【世界帕金森日】帕金森是一种“肠胃疾病”?你听说过“粪菌移植”吗?

核心提示:

【世界帕金森日】帕金森是一种“肠胃疾病”?你听说过“粪菌移植”吗?

世界帕金森日
关注帕金森生活质量

 

●  今年4月11日是第25个“世界帕金森日”,今年的主题为“关注帕金森生活质量”。

● 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65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发病率约为1%。

●  该病以肢体静止性震颤、活动迟缓、姿势步态障碍、肌张力增高为典型症状,是继肿瘤、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“第三杀手”。

 


手抖、动作慢未必是帕金森病


据介绍,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,发病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。常见的症状包括静止时手、脚,或嘴不自主地抖动,肌肉强直,肢体活动缓慢、动作幅度变小。此外,该病还常伴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“看不见”的症状(非运动症状),如嗅觉减退、情感淡漠、焦虑、抑郁、便秘、睡眠质量差、记忆减退、出现幻觉等。且非运动症状往往先于运动症状出现。

手抖、动作慢就是帕金森病吗?

广东省人民医院(广东省医学科学院)神经科主任、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:

手抖虽然是帕金森病常见运动症状,但手抖未必就是帕金森病。

很多疾病可引起手抖,手抖、动作慢要定期观察变化,有可能是帕金森病,也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,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,建议到帕金森病专科或神经科就诊,排查原因。

 


最初3-5年内是用药最佳时机

帕金森病主张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。但是,大部分帕金森病门诊的病人,早期病人不到1/3,大部分都是中期以上。“以前认为诊断早期帕金森病,症状不重,可暂不治疗,但现在观念改变了。”王丽娟指出,帕金森病在最初的3-5年内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。


帕金森病早期发展迅速,多巴胺丢失更严重些,及时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;此外,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不重,只用少量药物即可控制症状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早期治疗“蜜月期”更长,更不易出现并发症。

发病早期就得到合理治疗,大多数患者运动症状能够缓解,生活基本能够自理,甚至能够坚持工作;发展到晚期才开始治疗的患者,疗效有限,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残障。

 

 


治疗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


广东省人民医院(广东省医学科学院)神经科副主任、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玉虎主任医师介绍,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比较多,如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、肉毒素治疗、康复治疗、照料护理等。

药物治疗
以前只有口服药,现在还有透皮贴剂、吸入制剂等,还有更多新药正在研发或正在做临床试验。新的治疗药物一般用于中晚期帕金森病,如果出现运动并发症或左旋多巴抵抗症状或原有治疗效果不好,就可以考虑用新的治疗方式。

神经调控治疗
包括脑起搏器、重复经颅磁刺激、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等。其中,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前用于抑郁症治疗,现在可用于帕金森病治疗,其改善非运动症状尤其抑郁症状效果很好。

粪菌移植治疗
源于近几年的发现,认为帕金森病起始的发病部位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,研究亦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,因此,做粪菌移植治疗可能调整菌群平衡,缓解疾病症状。但目前还没有公认很好的方案来进行粪菌移植,未来可能有很好的移植方案。

新药一定更好吗?

广东省人民医院(广东省医学科学院)神经科主任、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:

帕金森病治疗有诊疗规范和指南,对病人个体来说则强调个体化治疗。同样是帕金森病患者,用药物种、用新药还是老药不太一样,要根据患者运动症状、非运动症状的表现,以及年龄、职业、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来选择更适合患者个人的治疗方式、药物、剂量等。

 


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早诊开始


帕金森病若没有的到很好控制,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王丽娟指出,早诊早治,规范个体化治疗可减少远期运动并发症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要重视帕金森病的跟踪治疗。病情稳定时,建议3-6个月复诊一次;疾病诊断早期药物方案尚不稳定时,一两周复诊一次,必要时通过检查判断疾病程度、存在风险等,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,也让病人生活质量更好。

 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?

1、早期诊断
帕金森病早期症状通常不典型,容易被忽略或误诊,及时到专科就诊尤为重要。

2、早期治疗
国际及中国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均建议早期治疗。

3、科学用药
值得注意的是,患者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律服药,尽可能以小剂量维持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。切勿自行换药、停药,以免造成撤药恶性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后果。


4、均衡饮食
帕金森病患者没有食物限制,但是,如果合并糖尿病、高血压的患者,需要进行相应的食物限制。帕金森病患者应营养均衡、食物多样化,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,补充钙和维生素。

5、保持乐观
帕金森病人本身合并抑郁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,因此,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心态,把注意力转向令人轻松的事物,减轻恐慌和焦虑感。应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节律,保障充足睡眠,感觉疲劳时应适当休息。如有明显焦虑、抑郁、失眠,要及时返院复诊,接受专业医生指导和治疗。

6、坚持锻炼
宅家不活动,可导致整体功能退化,病情容易加重。早期患者可选择有氧训练(快走、慢跑等),改善体能;晚期患者尽可能在照料者陪护和协助下离床,活动各关节,定时翻身,避免压疮、关节挛缩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。

7、康复治疗
对患者进行语言、进食、走路及各种平时生活训练和指导,可改善生活质量。

专家介绍


王丽娟:广东省人民医院(广东省医学科学院)神经科、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科主任 所长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,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,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

张玉虎:广东省人民医院(广东省医学科学院)神经科、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 科副主任 副所长,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,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
王丽敏:广东省人民医院(广东省医学科学院)神经科、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,病区副主任,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,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
 

 

温馨提示:

本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一切诊断和治疗请遵从医生的指导。如果还有其他疑问,您可以拨打免费长途电话400-6000-838进行咨询,或者直接联系我们

二维码
Nb广州药师
电话
微信扫码咨询
二维码
Nb长沙药师
微信扫码咨询
电话
二维码
Nb杭州药师
微信扫码咨询